6月19日至21日,人民日報、中央電視臺等6家中央主流媒體相繼推出專題報道,聚焦淮安市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。從“群眾代表顧問團”、“老少民情團”廣泛征求意見,到柴米河治污的“雷霆行動”;從盱眙縣馬壩鎮“說事評人”活動的見筋見骨,到市委常委會“吹糠見米”亮出問題清單,踐行群眾路線的“淮安版本”讓見多識廣的央媒“驚艷”。
  周恩來總理是堅持黨性原則的楷模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範、黨的優良傳統作風的化身。作為周總理的家鄉,淮安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,將“周恩來精神”有機融入到活動方案設計、載體打造等方面,凸顯淮安教育實踐活動的淮安特色。
  淮安依托周恩來紀念地等紅色資源打造“實境課堂”,吸引省內外518批22000餘名黨員幹部接受思想洗禮。3月26日,省委在淮安舉辦“學習恩來精神,踐行群眾路線”專題活動,全省百名縣(市、區)委書記走進周恩來紀念地“課堂”。
  淮安教育實踐活動不僅以“周恩來精神”為綱,還以民情民意為目。該市堅持“問題導向”,深挖“四風”病根,即知即改,探索出“拆遷亮底征收”、不勝任現職民警跟班教育培訓等諸多經驗。
  自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,淮安“廣開門”“真開門”“開大門”,征求各類意見建議5000多條。市委常委會帶頭亮出23條問題,並對照省委督導組通報反饋問題,做到問題認賬、責任認領、整改認真,努力使群眾認可。市委專題民主生活會圍繞問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,自我查擺問題146個,相互批評意見123條,見人見事,“真刀真槍”。
  黨員幹部將“群眾至上”作為做事的標準,老百姓的幸福指數自然低不了。6月16日晚,淮安市區上海路利苑新村幾位散步的市民對前來採訪的央視記者說:在淮安生活就是幸福。幹部把老百姓反映的問題當回事,主動接近老百姓,讓我們過得神清氣爽,不憋屈,這就是最大的幸福。下轉A2版
  上接A1版 “在淮安採訪那幾天,我親眼目睹淮安發生的變化,深切體會到淮安教育實踐活動動真碰硬、不空不偏。”人民日報駐江蘇記者站記者申琳坦言。
  “周恩來精神”、“問題導向”、“群眾至上”三個關鍵詞,媒體記者稱為新聞眼,正是踐行群眾路線“淮安版本”的核心,建立長效機制的準心。“鍥而不捨,久久為功。”正如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所說,改作風不能一陣風,關鍵是從嚴從實,把好作風內化為信念、轉化為習慣、固化為制度,努力匯聚起推動淮安改革發展的正能量。
  本報通訊員 王建國 杜勇清本報記者 廖 卉  (原標題:踐行群眾路線“淮安版本”打動央媒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g82wgfoj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